起源于田間地頭的戲曲樣式,重新回望新時代的勞動者
勞模形象被搬上黃梅戲舞臺
日前,原創黃梅戲《天路》被安徽省安慶市總工會、安慶市工人文化宮搬上舞臺。該劇以全國勞動模范、太湖縣北中鎮郵遞員吳義陽23年堅守偏僻山鄉郵遞路的故事為原型創作而成。
“勞動模范吳義陽是我,20年前那個送藥品遲到的郵遞員也是我!”隨著舞臺上的“吳義陽”悲痛地喊出這句話,這場勞模題材黃梅戲也達到了高潮。
黃梅戲臺上走來了勞模
“我們很久之前就有把勞模搬上黃梅戲舞臺的念頭了?!卑矐c市工人文化宮主任張向音說,原因很簡單,黃梅戲人人愛聽,安慶有這個基礎。
“安慶人講話就像在唱黃梅戲?!碧崞鸢矐c,稍有了解的人幾乎都會脫口而出這句話。
別的地方跳廣場舞,安慶街頭唱黃梅戲、幾乎每個村都有黃梅戲戲臺。
有這樣的底氣與人氣,用黃梅戲宣傳勞模人物的想法在安慶市總工會越來越清晰。
2022年底,安慶市總工會與市工人文化宮開展著手策劃。全國勞動模范、默默堅守在鄉村郵路23年的郵遞員吳義陽成為最好的人選。
“雖然寫過不少戲,但黃梅戲里的勞模人物還是第一次寫?!钡弥矐c市工人文化宮要排一個關于“勞動模范”的黃梅戲,黃梅戲編劇宋海明在受邀創作后一時也感到為難。
“只寫勞模的高大上不真實,寫日常工作又過于平凡?!睘榇?,宋海明專程去拜訪吳義陽進行采訪與收集素材。走近吳義陽的過程中,宋海明漸漸有了明晰的思路,“這部戲應該叫《天路》”。
宋海明解釋,這和吳義陽走的郵路有關。革命老區太湖縣北中鎮轄區的將軍山、桐山山峰陡嶺海拔1000余米,吳義陽每天都在云霧中翻山越嶺將郵件送到偏遠山鄉村民手中。由于山高嶺陡沒大路,通不了車,他只能靠肩扛手拎郵包投遞。這段“郵遞路”也就成了“天路”。
由于是第一次推出勞模題材的黃梅戲,在沒有正式上演之前,張向音也有點擔心大家不愛看。不過在排練的過程中,這樣的疑慮慢慢就打消了?!坝胁簧俾毠ぬ崆奥牭较?,許多人說黃梅戲寫勞模的題材沒看過,很期待?!?/p>
既要好聽也要好看
“寒風呼嘯雪花飄,翻山越嶺上坡道……”舞臺上的黃梅戲腔一出來,讓人瞬間似乎來到風雪交加、崎嶇艱險的山村郵路上。臺下觀眾不由自主地跟著哼唱、搖頭、晃腿……
為了排好《天路》,安慶市工人文化宮特別邀請國家一級作曲家陳儒天進行譜曲,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、國家一級演員江麗娜擔任導演,同時邀請知名黃梅戲演員虞文兵、侯婷婷當主演,知名舞美設計,知名音樂制作人共同打造排練。
“雨傘怎么拿?自行車怎么扛?摔跤怎么倒?這都是要精心設計才好看?!睂а萁惸日f,為了不冷場,演員要在沒唱詞的時候展示“武功”,這對演員的身上功夫有著很高的要求。
除了追求演員服裝、道具、身段、動作上的好看,更重要的是,故事也要好看。
“戲劇要有沖突有誤會才有張力,既要尊重現實情況,也讓觀眾愛看?!彼魏C髡f。
在黃梅戲《天路》中,吳義陽在風雪中送郵件不慎摔傷,被路過的鄉村女青年方秀英救起。方秀英敬佩面前這位郵遞員的敬業精神,并提起了20年前的一樁往事。自己家人病重,親人在外地寄了止痛藥品回家,但因為當年送藥的郵遞員遲到了,自己家人被疼痛折磨去世?!巴瑯佣际青]遞員,為什么當年送藥誤事那人與他不一樣?”
在戲劇結尾的高潮部分,吳義陽沉痛地向方秀英解釋,自己就是勞模吳義陽,也就是當年送藥遲到的那個郵遞員。因為遲送藥品這事,20多年來他一直在愧疚中度過。
“實際上吳義陽是因為遭遇泥石流受傷才遲到的,最終雙方消除了誤會,都放下了心里包袱?!彼魏C髡f,既要展示戲劇沖突,又要表現勞模的敬業與偉大,“所以我們把這個環節突出展現,這樣才能好看?!?/p>
而在創造《天路》的過程中,吳義陽身上的精神也實實在在地打動了宋海明。因受傷而送遲藥品的情節源于吳義陽的真實經歷,“他深感到郵遞對山區人民的重要性,這是他堅守的原因之一?!?/p>
文化宮里戲聲起
用黃梅戲來唱勞模故事,這個想法是從安慶市工人文化宮里產生的。
與外界對于戲曲的唱衰不同。自從安慶市工人文化宮建宮以來,黃梅戲聲就沒斷過。反而越來越興旺。而蓬勃發展的原因,離不開強大的職工黃梅戲隊伍。
據了解,安慶市文化宮職工曲藝隊伍從最開始的1個,增長到6個,共有隊員200多人。其中有兩支隊伍專門唱黃梅戲。每年,安慶市文化宮都會組織曲藝隊開展送文藝進基層、節日慰問、戲曲賽事等活動。黃梅戲,是安慶市文化宮的一張“王牌”。
“全是我們職工自發組成的。黃梅戲貼近生活,感染力很強?!崩钇际前矐c市工人文化宮宜城聯誼會的隊員。在一次次的演出中,她感受到黃梅戲在這片土地上的蓬勃生命力?!俺旰?,后臺擠滿了人來看我們,還送鮮花?!?/p>
正是基于這個因素,安慶市總工會決定,要借助當地深厚黃梅戲文化以及濃重的氛圍,大力宣傳講好勞模故事,弘揚勞模精神,傳遞工會聲音。
不僅如此,工會的“點題”,也為黃梅戲劇目創作開辟了新土壤。
據業內人士介紹,傳統黃梅戲大都是反映農民勞作的生活,悲情戲、苦情戲、情情愛愛的比較多,有些和當下的人民生活嚴重脫節,緊跟時代步伐的優秀劇目不足,新劇目的創作仍然是黃梅戲當前面臨的難題之一。
“黃梅戲唱家長里短,也唱國家政策,而且宣傳的效果并不差?!苯惸日f,這種發源于田間地頭的曲藝包容性要比想象中強得多。
“以全市職工最喜聞樂見的方式,講述勞模故事,會使得勞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?!卑矐c市總工會黨組書記、常務副主席王耀武說,黃梅戲的加入為弘揚勞模精神提供另一條道路。
如今,在安慶市,黃梅戲這個起源于田間地頭、勞動時所誕生的戲曲,又一次返璞歸真,重新回望新時代的勞動者,與他們攜手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