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推進全民健身
“我運動,我快樂”“我運動,我健康”“每天運動一小時,快樂健康一輩子”,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。環顧我們周圍,運動的人越來越多,運動也越來越方便,幾乎每個小區都有健身器材,遍地觸手可及的健身場地,“15分鐘健身圈”的打造,讓更多人實現了“家門口”就可以運動健身。運動的便利帶動了更多人加入到運動中來,體驗著運動的美好。
生活中,運動的好處是多方面的,它不僅有利于人的健康,也有利于人的性格培養。一個有趣的現象是,凡是常運動、喜歡運動的人,大都有著陽光的性格,比較開朗、大度、不自私,還樂于助人。因為運動可以讓人拋卻負面情緒,培養健全的人格,有些運動比如球類運動,需要人們相互協作,從而在合作中促進人際關系的改善。運動的好處不一而足,且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體會。這種體會加深了個體對運動的理解,以及參與的深度。
某種程度上,運動健身正在向全民普及,成為一種新的時尚。只要想運動,愿意動起來,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,以打開生命美好的另一扇門。但基于現實,盡管我們在健身設施的供給上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績,但還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,還存在一些短板。為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向縱深發展,讓運動更好地惠及全體民眾,必須想方設法將短板補齊補足,以滿足大眾的健身需求。
比如結合小區的具體情況,將那些能安裝健身器材的地方充分利用起來,哪怕受場地限制,只能安裝單個器材,也要進行安裝并維護好,讓器材發揮作用。社會層面上,一方面要加大現有體育場所的開放,另一方面要增加投入,建立更多適合運動的場所,尤其要結合不同人群的特點,打造適合不同群體需求的運動場地,以特色服務,讓運動能夠成為人人參與,都能獲益的一種生活日常。一句話,就是不斷加大公共服務供給,將全民健身運動推向縱深,讓全體民眾都能從中受益。